【老外谈】阿尔巴尼亚前驻华大移民资讯使:中国外交是赢得世界尊重的大国外交
哈依达尔·穆内卡(阿尔巴尼亚)
40年前,高瞻远瞩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正是这一步,帮助现代中国实现了国力飞跃,也将这个东方大国带上了一条不可逆转的改革之路。显然,将“改革”与“开放”并列绝非偶然,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改革根本无法彻底展开,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而接下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更体现了中国这一重大决策的英明之处:中美于1979年正式建交;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和平回归;中乔鸿过在亚太地区营造和平发展的氛围,稳步提高了自身的地区影响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习近平领导中国进入新时代后,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外交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已经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事实。
在中国外交中处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子,充满智慧的外交政策让中国成为解决地区和国际争端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处理双边关系问题,还是在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作用上,深谙和谐共处之道的中国都保持了适度的平衡。可以说,作为世界大国和经济强国的中国是国际社会的外交典范,因为它从不谋求在政治、经济或者军事方面对他国构成威胁,同时还愿为其他小国和弱国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除此以外,“经济外交”也是中国外交政策中一个屡被提及的关键词,或者说,中国将自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与世界共享,其目的是将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介绍到其他国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人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对其他渴望发展本国经济的国家有所裨益。这一主张取得了极大成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热烈欢迎。当然,除了经验交流以外,相关的配套机制也适度解决了当地的融资需求。
自习近平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中国的经济外交工作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绩。习近平是一个思路清晰,眼光长远的领导人。他用战略眼光审视本国的长期发展,护照移民,也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具有清醒认识。五年间,他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一构想同之前的“16+1”合作机制一起为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间更紧密的联系提供了全新思路。作为16国成员之一的阿尔巴尼亚从一开始就积极响应并参与中方有关倡议,因为我们相信这两大合作机制能为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我从事对华外交工作已经40余年,但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通过外交手段胁迫或者命令他国接受其主张和做法。这也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尽管中国是个大国,但它却从不将自己的外交政策强加于人。在我眼中,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的处事哲学非常简朴:他们总是极有耐心,并且有礼有节地将自身的意见和经验提供给对方,然后让对方结合自身国情去参考和选择。他们提出合理建议,尊重别国选择,但绝不咄咄逼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像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一样在不断进行着调整与改进,以适应飞速变化的国内国际局势的现实需要。得益于领导人清晰的战略目标,中国在世界各国间的形象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改观。尽管变化仍将持续,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投资移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支撑中国大国外交的基石一直没有改变。“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既是中国外交的根基,也是中国同他国交往中的基本原则。
正因如此,小国和弱国不会在同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到大国一贯的盛气凌人或者颐指气使,因为它们认为双方的交往是建立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尊重、中国的威信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哈依达尔·穆内卡,前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 翻译:张燕)